聯系我們
- 上海謙如條形碼代辦有限公司
- 聯系人:王經理
- 電話:17732605906(微信同步)
常見的上海條形碼起源及編碼方式
作者:上海謙如條形碼代辦有限公司 時間:2021-10-15 09:00:49
現在世界上的各個國家和地區(qū)都已經普遍使用條形碼技術,而且它正在快速的向世界各地推廣,其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并逐步滲透到許多技術領域。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幾種條碼打印軟件中常見的上海條形碼起源及編碼方式。
1、UPC碼
1973年,美國率先在國內的商業(yè)系統(tǒng)中應用于UPC碼之后加拿大也在商業(yè)系統(tǒng)中采用UPC碼。UPC碼是一種長度固定的連續(xù)型數字式碼制,其字符集為數字0~9。它采用四種元素寬度,每個條或空是1、2、3或4倍單位元素寬度。
2、EAN碼
1977年,歐洲共同體按照UPC碼標準制定歐洲物品編碼EAN碼。EAN碼字符編號結構與UPC碼相同,也是長度固定的、連續(xù)型的數字式碼制,其字符集是數字0~9。采用四種元素寬度,每個條或空是1、2、3或4倍單位元素寬度。
3、交叉25條碼
交叉25條碼是一種長度可變的連續(xù)型自校驗數字式碼制,其字符集為數字0~9。采用兩種元素寬度,每個條和空是寬或窄元素。編碼字符偶數,所有奇數位置上的數據以條編碼,偶數位置上的數據以空編碼。如果為奇數個數據編碼,則在數據前補一位0,以使數據為偶數個數位。
4、39碼
39碼是第一個字母數字混合式碼制,1974年由Intermec公司推出。其字符集為數字0—9,26個大寫字母和7特殊字符,共43個字符。每個字符由9個元素組成,其中有5個條(2個寬條,3個窄條)和4個空(1個寬空,3個窄空)。
5、93碼
93碼是一種長度可變的連續(xù)型字母數字式碼制。其字符集和39碼一樣。每個字符由3個條和3個罕,共9個元素寬度。
6、庫德巴碼
庫德巴碼(CodeBar)出現于1972年,是一種長度可變的連續(xù)型自校驗數字式碼制。其字符集為數字0—9和6個特殊字符,共16個字符。常用于倉庫、血庫和航空快遞包裹。
7、128碼
128碼出現于1981年,是一種長度可變的連續(xù)型碼制。采用四種元素寬度,每個字符由3個條和3個空,共11個單元元素寬度,由106個不同條形碼字符,每個條形碼字符有三種含義不同的字符集,分別為A、B、C,使用這3個交替的字符集可將128個ASCII碼編碼。
條形碼是將寬度不等的多個黑條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編碼規(guī)則排列,用以表達一組信息的圖形標識符。常見的條形碼是由反射率相差很大的黑條和白條排成的平行線圖案。
條形碼可以標出物品的生產國、制造廠家、商品名稱、生產日期、圖書分類號、郵件起止地點、類別、日期等許多信息,因而在商品流通、圖書管理、郵政管理、銀行系統(tǒng)等許多領域都得到廣泛的應用。
現在我們去超市基本上進行付款的時候基本都是不會花費太多的時間,因為現在只要收銀員用掃描機掃一下條形碼就可以。根據統(tǒng)計,全世界每天都有大約50億個條形碼被掃描,曾經普華永道的一項研究估計,條形碼每年為超市、零售商和制造商等節(jié)約300億美元。
在條形碼未出現以前,都是要讓售貨員一個個的計數,不光速度慢,出錯誤的機會也會很多。
所以等到了20世紀的時候,人們的一個消費水平變得越來越高,對于產品的一個供需求量和產品種類逐漸增加,所以對于一些大型的超市來說,其實傳統(tǒng)的一個方法會讓滯留的成本的變得高起來,所以這時候大型的商場是迫切需要一個效率高的一個生產供應體系。
1948年,美國一家超市的經理要求費城克斯特雷爾技術學院的院長發(fā)明一種系統(tǒng),可以在結賬時自動讀取產品信息,研究生伯納德?西爾弗碰巧聽到了這一要求,于是他和前校友諾曼?約瑟夫?伍德蘭立即開始了研究。1949年,伍德蘭從莫斯電碼中汲取靈感,以線的形式進行編碼,制造了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條形碼,并于1952年獲得專利。 有趣的是,這個條形碼不是矩形,而是同心圓,伍德蘭認為同心圓的設計比矩形更實用,它可以接受任何方向的掃描,這就產生公牛眼代碼了。
存儲信息的載體被發(fā)明了,但是信息如何被識別并傳輸到系統(tǒng)呢?當時,既沒有掃描儀技術,也沒有微型計算機來解釋信息,技術跟不上。不管編碼原理有多強,它都是徒勞的。
1960年,激光技術誕生了,條形碼可以被掃描,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條形碼技術終于有了實現的基礎。
渴望降低勞動力成本的商人不會錯過這個機會,在零售業(yè)應用條形碼勢在必行。1966年,克羅格公司率先嘗試將公牛眼代碼應用于商品。
然而,如果條形碼要在零售業(yè)中廣泛使用,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行業(yè)內必須建立統(tǒng)一的條形碼標準。否則,如果你用一種代碼,我會用一種代碼,那商品行業(yè)就會被混淆。
1973年,IBM工程師喬治?勞雷爾在伍德蘭的幫助下帶領一個團隊開發(fā)了一個矩形條形碼UPC。此時,條形碼已經是一個熟悉的矩形。在公牛眼代碼的實際應用中,發(fā)現該代碼不僅難以打印,而且一旦被銷毀也無法識別。矩形條碼具有容錯區(qū)域,條碼邊緣的磨損不會影響中心信息,低印刷成本和更容易閱讀使矩形條形碼脫穎而出。1974年,美國俄亥俄州的一家超市銷售了第一包含UPC的箭牌口香糖,高效時代正式到來。
條形碼不僅加快了結賬速度,而且使功能單一的收銀臺成為最佳的數據通道。過去,只有制造商才能通過庫存盤點掌握產品的銷售數據,他們比零售商更了解產品的暢銷程度。有了條形碼,收銀員可以檢查每一件商品的銷售情況,零售商可以直接利用這些數據進行庫存盤點,從而分析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和商品丟失的情況,并積極調整營銷和安全策略。
1976年,美國有50家超市使用條形碼,而在20世紀80年代,條形碼掃描儀基本上在大型超市流行。世界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可以從阿肯色州開到貴州六盤水,正是因為它重視條形碼技術和信息化。
上一篇:上海條形碼不可以自己生成
下一篇:談談上海條碼的編碼原則
最新文章
- 金山區(qū)商品條碼的識別與管理[ 2025-01-10 ]
- 奉賢區(qū)條形碼背后的商品世界[ 2025-01-10 ]
- 寶山區(qū)條形碼的法律要求與實際應用考量[ 2025-01-10 ]
- 閔行區(qū)商品條形碼連接生產與消費的橋梁[ 2025-01-09 ]
- 上海產品條形碼的基本規(guī)則與重要性[ 2025-01-09 ]
- 長寧區(qū)條碼生成從申請到應用的全過程[ 2025-01-09 ]